技術的震撼
這世界不缺少美麗,只缺少發(fā)現美麗的眼睛。在有心人的引導下,古老的《清明上河圖》和水墨動畫技術,在高科技的支撐下獲到了價值的外延,喚醒人們記憶的同時,也讓人領悟到傳統(tǒng)之精華和智慧無處不在。而世博園里長長的隊伍,可能也充當了一回“發(fā)現美麗的眼睛”。
世博園里有兩個場館前的長隊伍名聲在外,一是沙特館,一是日本館。不排上個一兩小時的隊伍,你可能還不算完整體驗了世博會這個龐大的公眾行為藝術。在烈日當空下還要長時間站著,縱然很容易產生倦怠和抱怨,但萬般等待之后看到了兩個場館里的精彩影像,你絕對不虛此“排”的。
從4月20日試運行那天起,沙特館就成為了眾口相傳的“必到場館”。沙特館的人氣來自多種因素:當時很多場館尚未準備完全,而沙特館早早準備就緒,開門迎客;既端出了神秘的沙特王子作為攬客招牌,誠意十足,還一直伴有“投資最大”這個后來被沙特方面否認的傳言;最重要的就是,它有全球最大的IMAX巨幕影院!栋⒎策_》余威尚在,當時很多城市可能沒有I-MAX影廳,此番來到世博,不過一把IMAX的癮實在說不過去。
徐徐步入6000平方米的“月亮船”造型,球狀的“珍寶影院”的面積大達1600平方米。站在懸空棧橋上的傳送帶上緩緩前行,你仿佛懸浮在半空中,頭頂、腳下和前后左右都被屏幕所包圍。屏幕里,無邊的黃色沙漠,滿眼的綠色植被;朝圣的人群,現代的都市;星際穿梭,海底漫游——你仿佛騰云駕霧,正在上天入地,越過了沙特上空,飛往太空環(huán)繞地球,效果之震撼難以言表。
世博會沙特阿拉伯展館總負責人阿卜杜拉·謝赫說,選擇用巨幕影院作為沙特館的主展項,就是看中它簡單易懂,又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叭绻憧催^我們的影片就會發(fā)現,它很簡單、很好懂。這正是我們想要的效果——用簡單的方式傳遞直接的信息。正如王子所說,我們希望通過展示向中國人民介紹沙特,但我們不想讓大家看不懂,我們把沙特館稱為‘友好的展館’,就是希望人們很容易地理解展示,并且享受這個過程。從目前的情況看,效果挺好,大家似乎都很喜歡我們的展館!
與沙特館的“簡單直接”不同,日本館里的影像完全和高科技融為一體,你在視聽中感受到了日本在科技領域恐怖的創(chuàng)造力。日本館的主展廳是一片綠色的森林世界(四面墻壁是用高清相片彩印出的森林照片墻),主展臺的墻面上看似一臺普通的液晶電視顯示屏——慢,這是一面墻壁,是2020年會出現在日本普通家庭里的數字墻:主持人正在代替你和墻壁進行觸摸交流。伸出雙臂,兩個光點出現在墻壁上,拉動光點,墻壁上出現了一塊大玻璃,你能看到窗外的一幕幕;突然,墻壁上出現了一個影像,你有視頻電話進來了,輕輕揮一下手臂,電話接通中;電視機?當然也只需要輕揮一下手臂,電視屏幕便出現在了墻壁上,而且可以隨著主人在屋內的走動而不斷移動。
日本館把這面數字墻命名為“生命墻”,細細品味,你就能夠感受到影像全面掌控我們生活的滋味。其實它還真的就是一塊電視機顯示屏,寬度達到10米,由3面全球最大的152英寸等離子顯示屏組成,客廳的墻壁和電視機一體化,省卻了裝修墻面的煩惱。任何可以制成圖像的東西,比如時鐘、電子相框和壁畫,都可以被放置在生命墻上,你甚至可以在墻上看書。而這一切功能都是從一部講述保護自然的多媒體表演里展現出來的,足以可見日本文化中的“以小見大”。
離沙特館不遠的中國臺灣館,從創(chuàng)意上差點與沙特館的球體劇院“撞了車”,但它獨到的影片內容同樣讓人流連忘返,意猶未盡。臺灣館最大的亮點是它的“720度全天域劇場”,球形劇場的內徑12公尺,利用12臺高效能投影機投射出上天下地的全球幕畫面。4D特效影片《自然城市》,呈現了臺灣玉山頂峰、阿里山木林、太魯閣九曲洞的天然精致,尤其是臺灣寬尾鳳蝶和蝴蝶蘭等原生的特有動植物種,讓人猶如置身于卡梅隆創(chuàng)造出的潘多拉星球上,伸手即可觸摸到自然真實的一切。
4D影片在世博園里比比皆是,尤其是泰國館的立體電影《泰式幸!,當你戴上了立體眼鏡,花兒朝你飛來,水果朝你擲來,連鯊魚都張大嘴巴沖著你奔來,全場驚呼一片。影片內容簡單,但這種純粹的技術也很享受。更值得一提的是泰國館的導游姑娘,她拿著話筒,不厭其煩的招呼著過往的游客,和忍受排隊之苦的游客們嬉笑交流,最有意思的一句話是,“這里沒有人妖,要看人妖要去泰國哦。撒哇迪卡!”
價值觀的對話
世博之旅其實是一次發(fā)現之旅,各個國家館試圖繞過文字的隔閡,用影像講述城市和生活的美好。參觀世博需要體力,更需要理解的熱情和勇氣,你要找到合適的鑰匙,所謂悅目也賞心。這把鑰匙就是這個展館想要表達的關于美好的理念,找到了這把鑰匙,你在烈日中等候許久后所經歷的才不會是單純的感官體驗,而是日后可以無窮回味和感觸的那種靈感激情和沖動。
瑞士館里就有一樣既被人稱道又容易被忽視的展項——IMAX大屏幕。從技術上來說,瑞士人的這個創(chuàng)意并無過人之處,很多人看到了震撼視覺的阿爾卑斯美景,但也只是看完贊了一句異國的皚皚白雪山。其實瑞士人在影片中嵌入了一個人與山的故事,一位登山家在登山時遇難,40年后他的兒子又來到山下,攀爬并面對著這座奪走他父親生命的雪山。影片其實在提醒人們思考,“人與山,人與自然究竟該是什么樣的一種關系?”
這段思考其實與瑞士館的主題息息相關。大多數人對于瑞士館最大的印象就是15分鐘的纜車,很多站了太長時間的游客借此休憩片刻,其實纜車的兩端分別象征著城市和鄉(xiāng)村。整個展館的設計是要引導觀眾發(fā)現,瑞士已深刻意識到城鄉(xiāng)生活相互依存,存在一種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的解決方案——在保全自然的同時改善城區(qū)生活。你找到這把鑰匙了嗎?
以色列館里的多媒體表演極具匠心。一個房間里,最前面是一塊圓弧形的屏幕,天花板上吊著一個大球,房間里散落著150個小球,你的座位分布在這些小球的左右!捌鋵嵨覀冊谡f一個關于對話的故事,個人和世界的對話。在以色列猶太教的傳統(tǒng)建筑里,圓代表整體和全部,所以我們的那個大球代表‘世界’,小球代表‘每個人’。觀眾們自然會對面前的大屏幕保持關注,他們就好像是一個整體,象征著你是世界的一部分,你是這個整體的一部分。”多媒體部分的導演Eran Oren告訴記者,這些環(huán)境的布置各有深意。
這段多媒體影片里,以色列人談到了他們的發(fā)明,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對話。這是以色列館設計思路的體現:如果我們有很好的對話,可以由此創(chuàng)造和發(fā)明,設計出事物,通往更美好的生活。EranOren解釋說,“發(fā)明是從人與人的對話中產生的,你心里有一種沖動,就像火焰,你有一種急需要表達出來的欲望,這就像在演出開場時看到的“爆炸”。我們想讓這部影片有另一種維度,不僅僅是視覺和聽覺,而是一種體驗感,你會感覺到一些什么東西,這不像你在看電視,然后說,好吧,我看懂了。我們演出的獨特性是,你身處這個演出中間,我們想要向中國觀眾傳達的是,以色列和中國人可以在這兒相互有更多的理解。”以色列和中國上海的淵源眾所周知,而這段影片的結尾部分還特地打出了四個大字,“天下為公”。
以色列館在影片里強調了他們在高科技領域的發(fā)明之余,向中國人表達了對話的渴望。而美國館在展現了無數贊助商廣告之余,通過三段影像盡情的表達了他們的軟文化觀念,所謂的“樂觀、創(chuàng)新和團結協作”的美國精神。這次的美國館,毫無新科技展示,但三段可能讓人覺得乏味的影片,呈現出了醞釀科技的土壤---文化和教育。其中第三段的4D影片《花園》,講述的是一個富有想象力和決心的小女孩感動了她的鄰居,一起來重建社區(qū)廢舊破敗的角落,最后城市煥新顏!罢鹊厍颍哪睢,一個年輕人看完《花園》后,和身邊的老人這樣說。
在影像的技術之外,總有一些影像的展示讓人為天馬行空的小創(chuàng)意叫絕。一為捷克館的3D立體小舞臺,小到也就一平方米的窗口,湊近窗口的感覺就像老式照相館里的師傅把頭伸進鏡頭前的黑布里,你的眼前是一個立體的小舞臺,變換的3D影像內容為捷克的室內裝潢和服裝設計從遠古到哥特、巴洛克和捷克立體派乃至未來的演變;一為墨西哥館的面具電影。這個面具廣場由40個極具民族風情的人物頭像面具組成,戴上面具,你的眼前出現了40種墨西哥真實生活的場景影像。尤其別錯過那個龍首面具,這里面放映的是墨西哥華人們的生活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