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過年習(xí)俗:民間最熱鬧時間最長

時間:2011-01-25 15:00   來源:中國網(wǎng)

  臺灣的過年習(xí)俗

  臺灣和祖國大陸各地一樣,春節(jié),也叫過年,是民間最為熱鬧、時間最長的節(jié)日。

  一般從農(nóng)歷十二月十六日的“尾牙”開始,到正月十五日元宵節(jié)(上元節(jié))過完,才算全部結(jié)束,歷時整整1個月。

  尾牙。每個月的初一、十五或者初二、十六,是臺灣商人祭拜土地公神的日子,稱為“做牙”。二月二日為最初的做牙,叫做“頭牙”;十二月十六日的做牙是最后一個做牙,所以叫“尾牙”。尾牙是商家一年活動的“尾聲”,也是普通百姓春節(jié)活動的“先聲”。這一天,臺灣一般平民百姓家要燒土地公金以祭福德正神(即土地公),還要在門前設(shè)長凳,供上五味碗,燒經(jīng)衣、銀紙,以祭拜地基主(對房屋地基的崇拜)。各商家行號也要在今天大肆宴請員工,以犒賞過去一年的辛勞。以前,如果老板在來年不準(zhǔn)備續(xù)聘的員工,便在筵席中以雞頭對準(zhǔn)他,暗示解聘之意。不過,這種風(fēng)俗已絕跡。除了近年來日益盛行的尾牙聚餐外,按傳統(tǒng)習(xí)俗,全家人都圍聚在一起“食尾牙”。主要的食物是潤餅和刈包。潤餅系以潤餅皮卷包豆芽菜、筍絲、豆于、蒜頭、蛋燥、虎苔、花生粉、香茄醬等多種食料。刈包里包的食物則是三層肉、咸菜、筍干、香菜、花生粉等,都是美味可口的鄉(xiāng)土食品。

  送神。農(nóng)歷十二月二十四日是送神日,家家戶戶舉行祭灶活動,歡送灶神及其他諸神上天。

  灶神俗稱“灶君”,也有叫“司命真君”、“灶君公”、“護(hù)宅天尊”!霸钔酢钡。其全稱是“東廚司命九靈元王定福神君”,因此也有人稱之為“九天東廚煙主”。早期臺灣民間,每家廚房都有一個相當(dāng)大的“灶”。相傳灶有灶神,于每年的一月四日被玉皇大帝派來監(jiān)視每一家的言行,直到十二月二十四日,回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職,報告各家的善惡功過。

  除夕:辭年、避債戲、圍爐、守歲等。除夕,也叫大年三十,是臺灣年俗中最重要的一個日子,習(xí)俗也相當(dāng)多。先辭年,布置“廳頭”,即在奉祀“觀音媽”和諸神像的大廳上,換新版畫和聯(lián)軸。到了下午舉行“辭年”儀式。在供桌上盛設(shè)五牲及各種年粿供奉諸神,然后拜祖先,行三跪九叩大禮,以表示感謝這一年來諸神明及祖先的保佑,并祈求新年更多的賜福。神桌前還要供“春飯”,即盛有飯的小碗,飯上插上用紅紙做的花。神佛前各三碗,灶上一碗。這些花又叫“春仔花”或“飯春花”,這個飯叫“過年飯”。(在閩南語中,“春”與“!敝C音,意思即怎么吃也吃不完,還有剩余)。桌前還擺放三堆橘子及一些紅棗。紅棗表示年年好。橘子到元宵才能拿下來,有句俗話“上元瞑(夜)拆柑棚!弊詈,還要燒金紙、放爆竹,才算結(jié)束辭年儀式。

  避債戲與討債燈,是辭年時為躲避債主上門催債的節(jié)日活動。在除夕夜,臺灣各寺廟都要祭神演戲。凡負(fù)債過年無法償還的人,便跑到寺廟的戲臺前,躲進(jìn)人群中看戲。依照風(fēng)俗,債主就不能問他討債。若討債者硬間至“避債戲”臺下找人要錢,就會引起公憤,遭至群眾圍毆,自討沒趣。這臺戲要通宵達(dá)旦地演下去,直到翌日凌晨大年初一。負(fù)債者也就順利地過完年。不過,債主也有辦法對付,即在大年初一,穿著舊衣服,提著燈籠上門討債,佯稱自己是從年三十晚上追債追到現(xiàn)在尚未回家,燈籠還提在手上,不能算是“新年討債”,這種燈就叫做“討債燈”。但是,除非積怨很深,債主一般不會輕易使用“討債燈”。

  圍爐、除夕之夜,也叫過年夜,出外謀生的家人,都要趕回老家來團(tuán)聚,如果無法趕回,就要空出一個位子放那人的衣物,表示團(tuán)聚。全家一起圍著桌子吃一年之中最豐盛的菜肴,桌下置一火光熊熊的烘爐,爐邊置一些銅錢,以示溫暖如春,財氣旺盛。圍爐時所吃的一般都有象征意義。如一定要吃“長年菜”(芥菜做的,表示長壽)、“韭菜”(“韭”與“久”諧音,吃的時候要一根一根,從頭吃到尾,不橫吃,不咬斷,年壽才能“久久長長”)。此外,還要吃蘿卜(即菜頭)表示好彩頭;吃“全雞”,表示全家福(“雞”與“家”諧音);吃“蚶”取其繁殖力強(qiáng)之意,吃完后蚶殼要放在床下,表示會生蚶子蚶孫;吃魚丸、蝦丸、肉丸,取“三元及第”之意,(丸與元諧音,三元即是狀元、會元、解元);吃所有的菜均不用刀切細(xì),應(yīng)以原形煮食。

  臺灣有句諺語叫“二九老”,指除夕是如意大吉的日子。以前臺灣盛行收養(yǎng)異姓女子為“童養(yǎng)媳”。直養(yǎng)到十七八歲時,就與自己的兒子結(jié)為夫婦。家境富裕者多在二十日后設(shè)宴招待親友,舉行婚禮。家境一般者,則在除夕合家團(tuán)聚,將童養(yǎng)媳與兒子圓房,俗稱“送做堆”、“合房”域“做大人”。通常結(jié)婚要選擇黃道吉日,避免觸動神明,惟除夕之日,神明皆已送上天,此時選擇童養(yǎng)媳和兒子“送做堆”,就不用耽心遭受神譴。

編輯:李丹

相關(guān)新聞

圖片

本網(wǎng)快訊

熱點(diǎn)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

永寿县| 景洪市| 杭锦后旗| 宁乡县| 扬中市| 五大连池市| 鹤岗市| 肃宁县| 大兴区| 江陵县| 北海市| 沛县| 吴桥县| 沧州市| 辽阳县| 元阳县| 泰宁县| 承德县| 大余县| 忻城县| 万州区| 浦县| 梓潼县| 车致| 江华| 中方县| 安多县| 五家渠市| 多伦县| 金塔县| 磴口县| 区。| 额济纳旗| 灵川县| 织金县| 西贡区| 彝良县| 富锦市| 米易县| 陵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