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羅斯與美歐的角逐未定之前,東烏類似“獨立公投”、“大選”之類行為是不會停止的,而各方到底會到哪一步,目前誰也弄不清。
11月2日,由親俄武裝所控制的東烏克蘭“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舉行了“大選”,初步計票結果顯示,38歲的“頓涅茨克共和國黨”候選人、親俄準軍事組織Oplot領導人扎哈爾琴科和50歲的“盧甘斯克和平黨”候選人普羅特尼茨基分別以81.37%和65%的選票當選。
正如許多分析家所言,東烏舉行的這兩次選舉,是非常氛圍里的非常舉措,選舉本身、過程和結果都毫無懸念可言。
在烏克蘭危機持續(xù)蔓延、俄羅斯普京政府和基輔當局都不肯、也不可能在東烏歸屬問題上稍作退讓的背景下,這兩個“共和國”如期舉行選舉投票便成為必然,因為非如此不足以向外界顯示兩個“共和國”的實際存在,和對所占地區(qū)的有效控制,不足以凸顯“共和國”的“合法性”。而烏克蘭總統(tǒng)波羅申科則重申不承認和譴責這兩次“坦克威脅下的鬧劇”。
同樣,站在烏克蘭危機沖突雙方背后的相關各方,其對選舉的態(tài)度、立場也完全不難猜出——俄羅斯第一時間表示了對選舉的“尊重”和“理解”;而歐盟、歐安會和國際社會則要么沉默,要么明確表示對選舉的反對,歐盟外交新負責人莫蓋里尼指出,選舉與9月烏克蘭沖突雙方達成的明斯克協(xié)定背道而馳,是非法的無效的,除了個別非主流政治家外,沒有一個國際組織派遣正式觀察員觀察選舉。
自9月以來,烏克蘭局勢,以及導致烏克蘭危機發(fā)生、惡化的俄羅斯和西方間關系,非但未因一紙協(xié)定的簽署而有所改善,反倒變得更加嚴峻。隨著西方對俄制裁效果的逐漸凸顯,尤其油價持續(xù)下挫給俄羅斯經濟和國力造成現(xiàn)實和潛在威脅,克里姆林宮越來越不愿掩飾其在烏克蘭問題上的“進取心”,并頻頻采取諸如讓戰(zhàn)機逼近北約防空識別區(qū)等“非常措施”,對西方進行“敲打”,以表明“我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而俄羅斯這種姿態(tài),恰讓西方更難再有所妥協(xié),因為在一片“你退一步普京就會進一步”的責難聲中,任何超越9月明斯克協(xié)定的退讓,都意味著更加洶涌的國內政治攻訐。更何況近一年來的事實也的確證明,在俄羅斯與美歐的角逐未定之前,東烏類似“獨立公投”、“大選”之類行為是不會停止的,而各方到底會到哪一步,目前誰也弄不清。
人們本也沒指望明斯克協(xié)定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治本”,但如今看來連“治標”也談不上:據(jù)聯(lián)合國和其他方面的報告,僅過去10天里,東烏就有多達300人以上在沖突中死亡,基輔方面,“反恐”的聲調又趨高漲,而親俄武裝也始終未停止對政府軍的攻擊,和對“獨立”的各種試探性沖刺。
唯一有懸念的是接下來會如何:對于沖突雙方,烏克蘭危機便如一個死結,必須打開卻無法打開;對于俄羅斯和西方,烏克蘭卻更像一根如鯁在喉的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不說,如今還噎得你咽不下、吐不出。
□陶短房(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