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學生與大陸學生志愿者在豫園雨中自拍。(中國臺灣網(wǎng) 郭瑩瑩 攝)
跨越海峽 兩岸學子友愛零距離
雖然兩岸之間隔著一道海峽,但這段距離,早已不是兩岸交流的屏障,當然也不是兩岸青年溝通的阻礙。即使生活習慣、語言文化略有不同,但是這些差異不僅沒有成為兩岸學子溝通交流的障礙,更為他們提供了討論的話題。彼此學習,彼此分享,結(jié)這段跨越海峽的深厚友誼。
記者細細翻看了臺灣學生在來大陸參加參訪活動前寫下的感想與期待,幾乎每一個人都提到了希望可以通過此次活動認識大陸的朋友。東華大學三年級的學生葉俐岑在感想中寫出了所有人的心聲,“大家快點來認識我吧!”
跨越海峽,年輕的心相聚在一起,激蕩出友誼的火花。
中國地質(zhì)大學的志愿者們在見到臺灣學生之后,把現(xiàn)在大陸正紅的稱呼“親”教給他們,迅速拉近了彼此距離;在河姆渡遺址公園,兩岸學子不僅討論熱烈,更是模仿起了園內(nèi)雕塑,模仿河姆渡文明時期人們勞作、生活的動作;在靈隱寺,大家一同感受寺廟文化,一同祈福;在拙政園內(nèi)的郵局,他們給彼此寫明信片,為對方送上自己的感謝和祝福;在休息時間,大陸學生教臺灣學生一起玩現(xiàn)在大陸非常流行的游戲三國殺;在大巴上,一起學唱《我們的心》,體會這首歌曲中所體現(xiàn)的兩岸青年之間的友誼,而他們自己本身也為兩岸青年大交流增添了亮麗的一筆。
不論距離多遠,兩岸民眾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這種聯(lián)系無處不在。在參訪途中,臺灣夏潮基金會執(zhí)行秘書張曉平跟記者聊起了贈臺大熊貓團團和圓圓。大熊貓剛到臺灣時,民眾爭相參觀的熱鬧場景,對她來說依然記憶猶新。她說,當時太多人要去看大熊貓,臺北動物園只能規(guī)定抽號和限時參觀,來應對那股“熊貓熱”,F(xiàn)在,每天一樣會有很多人去看大熊貓。臺灣民眾非常關心團團和圓圓,甚至有的人到大陸旅游時會特意去北京動物園去看大熊貓,希望能幸運地看到團團或圓圓的家人,可以在海峽兩岸都看一看大熊貓。
此次活動,為兩岸大學生提供了一個溝通交流、加深彼此了解的機會。一路上,兩岸青年猶如相識已久的朋友,談論著,笑鬧著,在江南這片美麗的土地上,留下他們的足跡和歡笑,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收獲跨越海峽的友誼。
[ 責任編輯:郭瑩瑩 ]